新華社上海9月27日電(記者 何欣榮)在上海自貿區的建設中,地方和中央緊密聯動是改革的一大特色。商務部、海關總署和國家工商總局等部委負責人近日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表示,中央部委將以制度創新為核心、以複製推廣為基本要求,繼續全力支持自貿區建設這一國家戰略。
      簡政放權:放開準入激活市場之手
      在國務院關於上海自貿區的總體方案中,加快政府職能轉變被置於首位。在各部委對自貿區的支持中,簡政放權亦被放在重要位置。
      商務部部長助理王受文表示,自貿區在市場準入方面有重大改革。對外商投資在負面清單以外的,不用審批而採取備案的方式。清單內需要審批的,商務部也促成審批權下放到省級。此外,對於國內企業到境外投資,也採用了備案的方式。
      海關總署副署長孫毅彪表示,自貿區成立一年來,海關共推出23項監管服務新政。“凡市場能調節、社會能管理、行業能自律、企業能自主的,就要有序地‘放’。”
      比如,自貿區企業從賬冊備案到核銷的操作環節由34項減為10項,減少70%以上;取消了報關企業註冊登記等7項行政許可;將預歸類等5項事權讓渡給市場。
      “工商部門對自貿區的支持涉及工商登記制度改革、優化企業設立流程、轉變市場主體監管方式等三個方面,共計9條具體措施。”國家工商總局副局長劉玉亭告訴記者,這些政策進一步降低了準入門檻、優化了營商環境,促進更多的市場主體不斷涌現。
      改革效應:讓企業評價、以秒來計算
      自貿區已推出的改革措施效果怎麼樣?相關部委負責人一致表示,自貿區改革要讓“市場檢驗、企業評價、社會認可”。
      統計顯示,自貿區實施負面清單制度後,外商投資熱情迸發,新設企業數量同比增加約10倍。
      “從企業反饋看,自貿區改革成效明顯。”孫毅彪說。統計顯示,今年1-8月上海自貿區企業物流成本降低10%,平均通關時間減少3-4天。部分改革甚至精準到了以秒計算,如自貿區海關採用智能化卡口後,集卡的通過時間由原來的6分鐘減少到45秒,目前又縮短至5秒。“這個提速效應出乎意料,一開始我都以為是報錯了。”
      劉玉亭告訴記者,通過放寬準入,今年以來上海自貿區新設企業約1.2萬戶,超過原上海綜合保稅區過去20年的企業存量。借鑒國際通行規則,自貿區將12種類型的企業營業執照統一成1種樣式,既體現了不同類型企業在法律上的平等地位,也為自貿區率先實現登記發照全程電子化創造了條件。
      未來方向:放得開也要管得住
      自貿區的改革,無一例外體現了政府從“重審批、輕監管”向“寬準入、嚴監管”的轉變。如何強化事中事後監管體系,成為各部委下一步的重點工作。
      王受文表示:“在開放、準入方面,要讓市場之手發揮作用。事中事後監管方面,要讓政府的有形之手發揮作用。”目前,商務部正配合上海自貿區管委會,完善社會信用體系、信息共享平臺和相關執法體系建設。
      比如,商務部把全國外資企業信息管理系統與上海自貿區信息平臺對接,有助於對準入後的外資企業進行跟蹤和管理。上海自貿區租賃業開放後,商務部又協助制定融資租賃業管理辦法。
      孫毅彪告訴記者,改革的同時要加強風險防控,“放得開也要管得住”。自貿區改革後,很多業務量呈兩位數增長,而海關人員不可能同比例增加。為配合監管重心下沉,自貿區海關實施“瘦上強下”的機構改革,將領導機構、職能部門和一線人員數量按5%:20%:75%比例進行配置。
      “自貿區的工商改革如企業年報公示,就是要讓企業對政府負責,改為對全社會負責。”劉玉亭說,改革過程中出現了一些新問題:一是放寬市場準入後,系統性的嚴管體系尚未建立,社會共治環境有待完善;二是工商與其他部門之間的協同管理需要創新突破。這些問題,都將是下一步改革的方向。  (原標題:支持改革就是落實國家戰略——三部委談上海自貿區建設)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h42mhujrx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