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特約評論員郝洪
  是否能講真話,“講真話”何時不再成為兩會“熱新聞”,這最終還是取決於代表委員們的角色意識,取決於“代表”“委員”是榮譽還是責任。
  每年全國“兩會”,都有一些“常青樹”新聞,比如代表委員“講真話”,那些言辭激烈、提問尖銳的代表委員更成為媒體追逐的對象。
  昨天,俞正聲所作的工作報告中一段鼓勵委員們講真話的言辭,再度成為輿論熱議的話題。俞正聲說,在政協的各種會議和活動中,要始終堅持不打棍子、不扣帽子、不抓辮子的“三不”方針,鼓勵尖銳而不對立的批評。
  這不是俞正聲第一次在這樣重要的場合鼓勵委員們講真話、道實情。去年,全國政協十二屆一次會議閉幕式上,俞正聲也在講話中提出,政協委員要勇於直言。
  把“講真話”一個常識性問題放到全國“兩會”這樣隆重的場合來反覆強調,一方面是基於“講真話”對民主政治建設的重要性;另一方面是想聽真話有些難。儘管,這些年,敢於講真話的代表委員多起來了,但是,空洞的提案、議案、人云亦云的發言還是不少。
  對代表委員而言,“講真話”不僅是個常識問題,更是職責所系、民心所望。作家梁曉聲將政協委員的角色形象地比喻為社會的“複眼”,是國計民生的觀察員、深入實際的調查員、指點江山的評論員、無處不在的監督員。無論是觀察員、調查員,或是評論員、監督員,他首先要實事求是,真實反映社情、民意,為決策者提供參考。
  講真話除了需要勇氣,更需要智慧。人們樂見代表委員們直面敏感問題和民生關切,說現狀直陳時弊,談問題單刀直入,這些話聽起來痛快淋漓,但倘若只停留在對問題的揭示和現狀的批評上,只是完成了自己一半的角色。勇於諫言,“諫”中有破有立,在提出問題之餘,還提供具有操作性的意見,多些務實的解決方案,才是盡了自己的職責和本分。
  當觀察員、評論員易,當調查員、監督員難,需要代表委員們真正沉到基層中去,接地氣才能有“好聲音”。有人提出,代表委員們平時很忙,需要擠出時間才能走下去調研,真是這樣嗎?我們的代表、委員來自社會各階層、各行各業,關註自己業內事、身邊事,在工作中時刻能夠意識到自己代表委員的職責,基層調研就不會變得那麼遙遠。去年,“洗腳妹”劉麗提出了農民工夫妻分居問題和建議,就是通過自己的工作和生活的觀察與調查得出的。
  是否能講真話,“講真話”何時不再成為兩會“熱新聞”,這最終還是取決於代表委員們的角色意識,取決於“代表”“委員”是榮譽還是責任。  (原標題:“講真話”何時不再成兩會熱新聞)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h42mhujrx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